12月23日,义乌市检察院以涉嫌生产假药罪对犯罪嫌疑人王某批准逮捕,这个王某就是上个月轰动全国的假药大案中的一名关键人物,她是义乌一家医院的保洁员,私下将医院里废弃的药品包装盒收集后卖给他人获利。
今年7月20日,义乌警方一次出租车出城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乘客携带大量的药品包装盒,警方一番调查后发现,这些药盒都是购自于义乌一家医院的保洁员王某,这些药盒全是用来制作假药的。信息上报到省公安厅,乃至公安部,一场更大的调查展开,警方组成专案组远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通过对资金、物流、信息流等信息的调查,查出了涉及全国29个省的347条制售假药线索。11月17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抓捕行动打响,摧毁了一条庞大的地下假药生产链,近1800名犯罪嫌疑人同时落网。
据悉,王某在2009年11月结识了收购废旧药品包装盒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另案处理),在明知医院禁止将药盒销售给他人,明知药盒有可能被犯罪嫌疑人用于生产假药的情况下,王某还是私自按照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要求,利用工作之便收集各种处方药包装盒和说明书等材料,如“拜新同”、“波立维”等。“都是我在医院收好之后,偷偷藏在袋子里面装回去的。”王某交代,等家里的药盒存到一定的数量,李某就过来收购,“我平常一点点收集起来的,因为那个收药盒的人说过他会过来收的,所以我收集起来,整理好等他来,准备卖给他。”
从2009年11月到今年7月,王某多次将自己收集的废旧药盒卖给李某,每次几百个,价格最少的也就一两百元,多的五六百元。被抓获后王某十分后悔:“我现在很后悔,那药盒就是纸板,那人出高价收,肯定是拿去做什么违法活动的,我当时也就是有钱赚,脑子就发热了,不顾医院的规定,偷偷收起来卖给他,其实真的想下就知道,他收去不可能当纸卖,不可能去做真药,也只能是收去做假药的。”
承办检察官介绍,根据最高法、最高检2009年发布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共犯论处。……(三)提供生产技术,或者提供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明知他人生产、销售假药的情况下,仍私自收集各种处方药品包装盒、说明书及防伪标识,并予以销售的行为,涉嫌生产假药罪,依法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