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这半个月时间很忙,老板给我提工资了,姐姐你过来吃饭的话我让老板给你打折。”每半个月,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简称未检科)办公室都会收到一封保证书,这保证书有些“特别”,它是一张餐馆的点菜单。保证书的主人是刚满16岁的小涛(化名)。
临近年关,感受着周围越来越浓的年味,承办该案的吕检察官的目光不禁又落到了办公桌一角的那叠“菜单保证书”上。“这都要过年了,也不知小涛他们今年回不回老家。”心里惦记着,吕检察官临时决定趁午休时间去看看小涛的近况。来到小涛工作的餐馆,看着小涛穿着单薄,吕检察官放心不下,又特意回家收拾出了几件闲置棉大衣给小涛送去。“谢谢姐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饭店里上班,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谢谢您给我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2015年5月,无所事事的小涛伙同他人进行了一系列疯狂的盗窃,短短半个月时间,共偷得8辆各式助力车摩托车。案发后,大部分车辆已返还受害人。审阅完案卷后,吕检察官发现,在公安侦查阶段所做的三次笔录中,小涛的父亲均没有到场。怎么回事?
经过仔细询问才得知,原来看似桀骜不驯的小涛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随父亲来永康也有好几年了。许是从小缺乏关爱,他不肯读书也不愿上班,早在学校上学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小偷小摸生涯。小涛的父亲得知小涛进看守所后对儿子极度失望,因此才会在公安机关的多次通知下仍拒绝到场。
提审过程中,小涛态度傲慢,对其盗窃事实供认不讳,但对于吕检察官问的其他问题,却不肯再多交流。通过前期的社会调查及对小涛的心理测评发现,小涛本性不差,对朋友很讲义气,却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是个没人要的流浪狗。”小涛的朋友圈里这样记录着。为了挽救这个少年,提审结束后,吕检察官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在永康打工的小涛父亲。
“去见见小涛吧。”吕检察官给小涛父亲看了小涛朋友圈里写的文字。听着检察官的耐心劝导,小涛的父亲被触动了,终于点了头。
看守所里,见到父亲,小涛先是愣了愣,而后深深地低下了头:“我以为你们都不管我了。”望着明显消瘦的儿子,小涛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临走时,铁窗那边的小涛突然跪了下来:“检察官,求求你,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做人。”
考虑到小涛年龄小,系初犯,且涉案物品已基本返还,虽然非本地人,但其父亲愿意赔偿受害人损失并愿意提供担保,2015年7月,永康市检察院对其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考察期限为6个月。
在考察最开始的一个月,小涛的行为虽有了较大的改观,却极度自卑,总担心遭到别人的嘲笑而很少出门。为了消除小涛的顾虑,吕检察官把小涛请到永康市院未检谈话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详细讲解了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许久之后,小涛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15年9月13日,考察期的第2个月,吕检察官就收到了小涛在某餐馆找到工作的好消息。考虑到其工作的特殊性,吕检察官允许小涛在中午休息时间过来报到谈话,小涛也就就地取材,每次送来的保证书都是五颜六色的点菜单。
“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对待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应有的态度,挽救每一个失足少年更是我们未检工作意义所在。”未检科朱科长说。
2015年,该院未检科共受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99件123人,审查未成年人起诉案件127件166人,其中非本地籍涉罪未成年人高达95%,针对外地涉罪未成年人高发的情况,该院未检科的3名办案人员秉承着“一视同仁”的办案理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对每一个孩子都不放弃。全年,该院未检科审查逮捕未成年人案件不捕率为34.1%,审查起诉未成年人案件不起诉率为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