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被当场抓获,一直摇头比划手指,当所有人都以为是聋哑人投以同情的目光时,谁料小伙子竟出声讲话了。2016年3月1日,孙某因犯盗窃罪被永康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80后的孙某来自贵州,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联系方式,算是“潇洒”的徒行者。照着孙某自己的话,他走遍了全国各地,领略了风光也尝尽了苦头,到最后还是没有积蓄,身无分文。
入户盗窃,被抓现行
那是腊月26的早上,孙某到了永康某村,看着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过大年,原本就饥肠辘辘的孙某更是按耐不住了。在村子里面晃悠着,正好一户人家的门没锁,孙某就溜了进去,先是进了厨房,看着没有东西可以填肚子,孙某又撬了锁进了另一个房间。正当孙某准备撬开屋里抽屉的锁时,屋主回来了,把孙某逮了个正着。这还没完,屋主喊来了村里好多村民,对着孙某指指点点。孙某被吓怕了,不肯出声,只一直用手比划着什么。
顺水推舟,假装聋哑
村民看着大过年的,也没被偷什么东西,好像还是个聋哑人,就报警让警察把孙某带走了。到了派出所,孙某还是没开口,只用手比划。为此,办案民警也以为孙某是聋哑人,就专门请了翻译人员。
在与翻译人员的手语交流下,孙某交代了盗窃被抓的犯罪事实,并且比划说自己从小就耳朵听不见,这次是从上海走路来的永康,身上没钱了,肚子饿才想着去别人家里偷东西填饱肚子的。可是,在孙某的鞋底,民警却发现了600元钱,这让大家对这个看似老实的“聋哑人”多了几分怀疑。
火眼金睛,识破谎言
随后该案被移送到永康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检察官在详细了解案卷相关信息后,在翻译人员的陪同下对孙某进行了笔录。本来孙某表现得都很正常,但主办检察官在问话时,常常捕捉到孙某似乎在翻译前就对检察官的问话有反应。“孙某会不会有可能听得见?”检察官不禁起了疑。
鉴于孙某之前也曾瞒骗民警自己没有钱,检察官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了。在检察官的讯问下,孙某终于老实地开了口:“我不是聋哑人。”
据孙某交代,他在21岁之前耳朵听得见,但是因为喉咙里面长了个东西讲话发不出声音,后来做了手术就能正常交流了。当时被屋主抓获的时候,因为村里来了一群人,孙某很害怕就不敢讲话,后来被误会是聋哑人,也就顺水推舟没有解释。
当被问及到手语问题时,孙某表现得一副自信的样子答到:“我之前不会讲话,家里人就让我去上了聋哑学校,所以学过几年的手语,跟别人手语交流没什么障碍。”
“我是个老实人,真的。现在我在农地里帮人干活,那个老板还没发我工资呢。”庭上,孙某不敢太大声,一直唯唯诺诺,低着头,脸上写满后悔。
检察官点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孙某出于什么原因在一开始没有坦白自己并非聋哑人的情况,在法律与公正面前,虚假与欺骗都将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