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重庆:利用网络打造“阳光检察”大平台
时间:2010-12-17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本报讯(记者沈义)今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酉阳县内12名中小学校长先后被酉阳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截至目前,已有11人被判刑,另有1人也将于近期宣判。 

  今年2月,网络上盛传“酉阳县不少乡镇中小学购买教师西服有猫儿腻,服装定价980元,回扣就有400至450元”,并戏称之为“西服门”。该网帖很快引起酉阳县检察院网评员的注意。该院据此深查,最终查明,该县12名中小学校长通过统一采购教师西服、学生校服,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职工调动、办理保险中,贪污受贿犯罪涉案金额上百万元。 

  “此案只是我市检察机关利用网络反腐的一个例子。”重庆市检察院宣传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市三级检察院共在各网站论坛发现举报线索100多条,从中挖出职务犯罪嫌疑人32名。而利用网络反腐,也仅是重庆检察机关打造多位一体“阳光检察”机制的一项措施。 

  该负责人称,重庆市检察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包含全市46个检察院互联网站在内的“阳光便民网络大平台”,旨在通过全市三级检察院联动,以便民、利民、阳光、公开的方式服务社会大众。该平台统一设置了“阳光检务”、“网上接待室”、“检察官便民服务站”、“案件查询”、“检风监督”、“检察新闻”六大系统,实现了三级网站的互联互通、案件的快速便捷查询、举报申诉线索的受理和流转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公开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案件信息,方便群众举报、查询、咨询。 

  另外,该市检察院在天涯、两江、大渝等论坛上注册ID“重庆检察”,并将此作为全市检察机关的网络流动服务站,与网民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负责收集网上舆情,强化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引导。市检察院从全市三级检察院中挑选出100名有丰富上网经验、具备一定写作基础、熟悉网络语言的人员,分层次建立起一支网评员队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重庆检察”。“重庆检察”实行24小时盯网制度,随时在网上展开巡检,收集网民意见建议、接受网民举报申诉。如有需要回复的热点问题和相关内容,便通过“重庆检察”回帖、跟帖。 

  该负责人介绍,他们建立了网络舆情的快速处置机制:即规范网络舆情的收集监控制度,分级明确舆情收集范围、责任部门;规范网络舆情的报送制度,明确报送的范围、时间,对一般舆情编写《每日舆情》向各级院检察长报送,重大舆情编写《舆情专报》向市院领导报送;规范网络舆情的处置制度,对涉及各院的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转给该院领导,进行舆情危机处理。 

  同时,重庆市检察机关还创立了一个“绿色通道”——网络举报快速处置机制,将各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中涉及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线索纳入网络举报“绿色通道”,由宣传处、控告申诉处、监察处分工协作,快速处置,反馈网民,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处置流程。 

  自2009年10月“阳光便民网络大平台”开通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共发布新闻9600多条,发布供群众查询的案件8500余件,开设新闻专栏6个;处理回复网民求助问题5300多条,接受群众举报、申诉1300多件,网站点击率已达1000余万人次。

技术支持:正义网
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版权所有
授权使用: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