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永康市检察院主动适应法治建设的新形势,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检察工作,探索实践“法治引导式”服务大局的工作方法,引导经济社会主体用法律规则解决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行业系统引导:立足检察职能,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手段,引导地方中心工作向法治化方向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结合实际突出办案重点,促进行业整治。去年该院围绕深化金融检察工作,查办了近年来当地影响最大的金融系统受贿窝案,依法妥善办理“资金链”、“担保链”等涉企案件,有力净化了银行信贷环节的不正之风,促进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整顿。
积极探索强化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支持和促进依法行政。该院2011年成立全国检察机关首个行政执法检察科,市两办、市人大先后出台规定、决议,全面探索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同时,该院还协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两法衔接”机制建设,完善工作平台,形成系统性监督态势。该院的实践证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
典型个案引导: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选择典型个案,通过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诊断个案、提供思路、引导服务、推进工作、有效示范,进而助推重点工作依法有序推进。该院服务保障永康市经济开发区黄城里村实现“两美农村”建设是个案引导的典型案例,被省政府作为“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专项行动的典范,在全省推广。该案中,检察机关法治式引导体现在用法律眼光找准问题、用法律眼光建议用足法律政策、用法治方式引导推进自治,充分尊重民意,引导村民自治,指导制订拆迁实施方案,通过制定村级“微宪法”,依规调整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年迈父母赡养、家族间矛盾、离婚户、外嫁女等问题。
对策建议引导:结合司法办案,强化对经济社会情况的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工作提出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加强综合性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决策方式完善。通过对个案中暴露出来的社会管理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对社会民众关注、领导关心、网络媒体炒作的群案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意见建议,供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理决策参考。如针对“网络售假”犯罪现象频发,该院及时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监督的意见建议;针对“企业中层忠诚度”问题,提出加强企业管理对策建议,被党委、政府以及有关方面采纳。
进一步加强外部工作对接,促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建立领导成员包片联系机制,与基层党委政府负责人研究解决综治维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利用短信、微信等载体,结合业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向代表委员、部委办局领导干部发送推送罪名解读、热点法律事件等“法言法语”,提高民众法治意识。依托基层检察室的办案监督、矛盾化解、宣传预防等职能,将法治精神贯彻到基层。2014年该院芝英检察室推行“乡土化公诉”,还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示范基层检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