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院干警在地市级以上业务竞赛活动中获奖31人次,其中,1名干警获省级“优秀公诉人”称号,8名干警在省级相关业务竞赛中取得“十佳”、“精品”、“一等奖”等好成绩,9名干警获“金华市检察机关业务尖子”、业务线“十佳”检察官、“优秀公诉人”等称号,1名干警获未检业务竞赛一等奖。”说起该院干警获奖情况,义乌市检察院检察长彭中如数家珍,“这是我院‘香山思辨’文化品牌结出的累累硕果之一。”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古语不仅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体现了检察人员应有的专业工匠精神,“香山思辨”中的“思辨”两字即来于此。“我院检察文化以‘香山思辨’统一命名,其中,‘香山’代表着我院的地理坐标,‘思辨’则代表着我院的文化坐标,是我们一直追求和秉持的一种思想传统。”彭中检察长告诉记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香山思辨”也是如此。从设想理念的提出到分步落实,义乌市检察院经过了整整两年多的辛苦筹备,去年下半年,“香山思辨”被正式确定为义乌检察院文化品牌。该院紧紧围绕“充满激情、不失理性、持之以恒”的义乌检察精神,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创新,将检察理论研究、法律实务规范、岗位技能训练、人文素质培养等诸多项目相结合,目的在于强化检察干警“四养”的齐头并进(即专业学养、职业素养、文化涵养、道德修养),实现检察精英由“个体化”向“小群体化”常态渐进。
现在,无论是硬件平台设施建设方面,还是软件制度机制形成方面,义乌检察院“香山思辨”检察文化品牌都初具规模和品牌效应。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性岗位练兵、综合性法律沙龙、实战性实训课程和拓展性业余生活四个方面,已逐步成为一项凸显义乌检察本土特色、有利于检察队伍成长,强调检察实务与理论调研同步、岗位练兵与智识碰撞结合、专业学养与综合素养俱进的综合性人文关怀交流平台,取得了明显的文化育检和文化强检效果。
专业性岗位练兵
努力让每位干警都成为“多面手”
9月25日下午,浙江省义乌市重点中学义乌中学艺术馆牡丹厅内掌声雷动,义乌市检察院“香山思辨之每季一练暨法制进校园”论辩交流赛正在进行。
本次论辩赛采用案例控辩方式,精选两个法律实务中的经典案例,由义乌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年轻干警分别担任控、辩双方,采取“三对三”的对抗模式,分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环节展开论辩。控辩双方较量法律“真功夫”,展示辩论真本领,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充满了智慧与法理的交锋、激情与理性的碰撞,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普法大餐”。
“每季一练”是义乌市检察院长期坚持的专业岗位练兵活动,也是义乌检察院“香山思辨”文化品牌下重要内容之一。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该活动都会在义乌检察院的各个部门全面展开。通过选取典型案例,采用一对一辩论形式,要求参加选手互换角色,对案件事实、证据、程序等问题进行对抗性训练,从而促使办案人员换位思考,养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除此之外, “交叉换岗”也是“每季一练”的一大特色。9月1日,该院民行科干警陈娅丹来到控申,正式开始本季度的控申轮岗锻炼。按照要求,民行科这次抽调陈娅丹到控申进行“联合接访”,变民行以往“坐堂办案”的被动式做法为主动,将民行受案窗口前移,对控申部门受理的控告、申诉线索中涉及到的民行案件就可以进行现场公开审查。
与此同时,控申科干警陈瑶也正在民行科“协同办案”。她将充分利用在控申养成的与群众打交道和沟通的能力,把化解矛盾工作贯穿在民行案件办理的整个过程中。经民行科审查后作出不支持当事人申请的案件,由陈瑶负责协同控申科进行“联席答复”,充分说明理由和依据,疏导申诉人情绪,力争实现案结事了。
目前,义乌检察院已经开展10期30余场“每季一练”活动,全院受训干警达100余人(半数以上完成轮训)。下一步,该院还将对相关练兵内容形式做适度调整,更加凸显实务指导性和理论思辨性,并将该项工作与促进侦查取证和构建“亲”“清”型检律关系相结合,拓展参与面,适时邀请公安、律师、法官等群体参加,切实增强岗位练兵的实战性和对抗性。
综合性法律沙龙
义乌检察干警的 “头脑风暴”
9月12日,义乌市检察院七楼“香山思辨”平台座无虚席,以“专业技能素养与职业人文修养传帮带”为主题的法律沙龙活动正在举行,5位成绩突出,具有代表性的该院优秀青年干警作为主讲人,17名新进干警作为听众,并与主讲者现场交流。
“……我工作以来的深刻体会一是要把握好底线;二要珍惜身边的团队;三是法律变动、规范要求等带来新挑战,但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法治值得法律人坚守。”80后反贪局副局长黄旭江的话引起现场干警的强烈共鸣,现场气氛热烈、暖心。
像这样的法律沙龙活动义乌检察院已经开展5期,期期爆满。按照沙龙选取的主题内容和参与主体的不同,法律沙龙分为“理论沙龙”、“实论沙龙”、“个论沙龙”三种,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在沙龙上予以展示,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理性思辨的平和沙龙氛围,增添活动的实用性、专业性和趣味性。
如该院今年1月举办的第一届“香山思辨”义检法律沙龙活动,活动以“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对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干警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反响十分强烈。与此同时,该院还围绕职场保健、新媒体制作、检察摄影、东西方法系文化等各种主题,对沙龙活动进行延伸拓展,不断丰富主题内容。3月底,该院又举办了“香山思辨-义检沙龙”之“职场养生”专题,为干警在繁忙的办案之余舒缓身心压力提供有益参考,主讲人旁征博引,干警认真听学记,并踊跃提问,现场氛围非常热烈。
“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全部由普通干警主讲的‘义检沙龙’,是义乌检察院正在进行的全新尝试。”具体负责沙龙开展的义乌检察院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朱勤告诉记者。“每月一次的义检沙龙,每月的头脑风暴,正在深刻的激发义检干警的活力和创造力。”
实战性实训课程
为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构筑阶梯
今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组织开展的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刑事抗诉案件”评选活动揭晓评选结果,义乌市检察院、金华市检察院办理的被告人李贵、钟绍、梁敏强奸、强迫卖淫抗诉案,被评为“精品刑事抗诉案件”,这也是本次评选活动中浙江省唯一一个获评“精品”称号的抗诉案件。
案件承办人喻铃瑛是一位年青干警,“成绩的取得和‘香山思辨’的实战性实训课程密不可分” 她说。所谓实战型实训课程,即通过“集中式”、“帮学式”、“探究式”实训课形式,依托团队开展业务培训,认真落实《青年干警导师辅导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资深检察官在检察业务工作上的传、帮、带作用,强化干警的分类指导和“师生协同”、“侦诉协同”、“捕诉协同”,努力构筑干警实践发展平台。
由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或主诉检察官担任青年干警导师,就案件审查技巧、法律文书制作、裁判文书的审查等方面对青年干警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学习中碰到的“拦路虎”。通过互动交流,青年干警工作热情高、理论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等优点充分展现出现,尤其是在专业知识方面,青年干警由于大多受到过系统的法学专业教育,理论功底厚实,在向“导师们”学习的同时也促使检察“前辈”们更新知识结构。
同时公诉的“老兵”们也觉得获益匪浅:“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与这些年轻人的相处中,我们这些老同志也更新了知识层面,接触到了更贴近现代社会的专业知识和办案技巧,也感染到了年轻人身上蓬勃的朝气和干劲,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好多!”金融知识产权科科长蒋启明如是说。
为应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5月14日,义乌市检察院公诉科又联合部分知名律所开展了题为“庭审可以更精彩—以庭审为中心背景下离席发问制度探索”的全国首场离席讯问式模拟庭审。该活动所使用的案例是根据金华市已判决的一起“零口供”强奸案改编,在原案例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实践中遇到的、易引发争议的情节设定,并将案例设定在红楼梦的背景中,又融入现代原则,新与旧的结合,使案件的可辩性极大增强,也让三个小时的庭审活动充满激情与活力。
而今年年初,针对上级院评出的该院精品案例,该院又开展了以“读精品、学精品、超精品”为主题的专项实训学习活动,自念“紧箍咒”,找差距补短板,并就精品案例刊发了一系列的经验材料供干警学习,迅速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
拓展性业余生活
检察“大家庭”干警们的“诗”与“远方”
9月14日晚,义乌市检察院“兰亭诗社”中秋读诗会在该院七楼“香山思辨”平台举行。几杯清茶、几卷诗书,十几名干警围坐一圈,宁静而温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公诉科长雷小强朗诵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应情应景,语调慷慨激昂、气势沉郁顿挫,博得了在场干警的阵阵喝彩。
今年以来,该院干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自发组织的形式开展了“兰亭诗社”读诗会活动。全院干警自愿性加入,每月至少举办一次活动,由组织者事先确定读诗的主题和选定篇目,然后读诗会成员事先根据主题选择诗歌,在读诗会上进行朗诵,讲解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半年来,该院干警先后自发组织了“诗歌朗诵”、“睡前读诗”等交流活动,并成功举办了“朦胧诗”专场、“宋词”专场、“海子诗”专场等数个专场读诗活动,丰富干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人文情怀。
9月18日晚上,义乌检察院七楼“香山思辨”平台瑜伽训练室。在舒缓的音乐中,该院十几名女干警正在进行瑜伽练习,她们抬头拧身、瞑目沉思,通过瑜伽赶走一天的工作劳累。“在干警的业余生活方面,我们一直强调以‘大家庭’的理念建检,切实增强检察干警从事司法工作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彭中告诉记者。而上述场面则是“大家庭”理念建检的最佳写照。
为了更好的营造家庭氛围,义乌检察院对有限空间的检察大楼进行集约化激发和利用,不断推进生态化工作环境、品质化自助餐厅、情怀化茶歇休憩室、人性化身心健康疏导室、个性化综合健身房等现代化硬件设施的功能发挥和推广应用,切实提升检察干警的文化生活品质。目前已初步建成并运行了集文化传播、身心缓释、绿色休憩、健康疏导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人文关怀交流平台,为“检察大家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大家庭”中,义乌市检察院自发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目前该院已经形成了业余读书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等,该院院刊《义乌检察》中的文章和摄影作品、以及七楼文化长廊中的摄影展作品等,其中很多都是出自于这些兴趣小组提供的作品。这些检察干警抽出业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知识进行深入钻研,为该院今后的检察文化建设储备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