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浙江省兰溪市检察院永昌检察室的关心帮助下,该市永昌街道朱排村的年近70岁的徐炳祥成了所在街道敬老院的一位新成员。这之前,他居无定所、食无保障,除了偶尔住进简陋招待所外,大部分时间或流浪街头,或躺公园、桥下。
检察室来了不速之客
早在40多年前,不到30岁的徐炳祥便游手好闲,最终因盗窃被判刑入狱。为此导致妻离子散,至今下落不明。也从那时起,他破罐子破摔,数次进“宫”,直到今年7月15日刑满释放。作为归正人员接受兰溪市永昌街道司法所为期5年的过渡性帮教。
7月16日,徐炳祥来到兰溪市检察院永昌检察室,提出为其提供司法救助请求,希望能帮助解决其晚年的生活保障问题。
经了解,徐炳祥现属于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孤寡老人。如果他的晚年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可能会成为社会上的流浪孤寡老人,更有可能因生活所迫重新走上盗窃等犯罪道路,危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经对案件了解评估,兰溪市检察院永昌检察室将此摆上了工作日程,积极与永昌街道司法所沟通,数次来回与徐炳祥所在的村委会、街道民政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联系,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以解决其老年的基本生活保障。
当事人改变一波三折
要进敬老院,首先得要有最低生活保障。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与督促,说明事理,明确徐炳祥作为一名劳改释放人员,已经成为一名普通公民,同样应该亨有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权利,促成民政部门同意为其办理生活最低保障问题。
而当联系敬老院时,问题却出来了。对于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问题老人,由于担心其不能改邪归正,不仅破坏了院内原有老人们的和谐生活,反而惹出是非,敬老院一方迟迟不愿接纳。
为了打消老人们的顾虑,永昌检察室会同永昌司法所,不厌其烦做各方思想工作,最终说服敬老院同意接收徐炳祥进入敬老院,同时按要求为徐炳祥做一次体检。
然而,当检察官为徐炳祥联系好体检医院后,徐炳祥却并没有按约参加体检。而当再次通过联系司法所找到他时,徐炳祥的回答却让检察官始料未及。原来他担心有人在敬老院里说他曾经盗窃的过去往事,在那里难做人,所以不想去敬老院了,情愿在外面流浪。
检察官开导鞠躬致谢
面对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反复,检察官只得又对其进行了思想开导,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入情入理的开导、劝解,徐炳祥最终愉快同意进永昌街道敬老院生活。
8月4日早上八点,永昌检察室会同永昌司法所,以及徐炳祥所在的村委会,为徐炳祥在兰溪市老年医院完成了体检,确定其身体状况符合入院条件后,同时来到他暂住的招待所,帮助他带走了仅有的用蛇皮袋装下的所有家当,送往永昌街道敬老院。
一个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孤寡老人,从此成了一个有固定住所、有生活保障、有医疗保障的“三有”的无忧无虑的幸福老人。当大伙将其安顿好一切准备离去时,徐炳祥突然低下了他桀骜了大半辈子的头,向检察官深深鞠躬表示感谢。
后话: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也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作为一名没有依靠的老人,这种生活保障显得尤其重要。帮助其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是我们社会的进步。而帮助一名“三无”的刑满释放老人,这更是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尊重,彰显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