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研究
检察研究
【工作交流】浅析网络与青少年犯罪
时间:2010-12-15  作者:沈宾  新闻来源:婺城区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工作交流

浅析网络与青少年犯罪

沈宾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总结长期以来政法维稳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针对青少年涉足网络引发各类犯罪这一难点问题,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机制是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的应有之义。据2009CNNIC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 67亿人,占网民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 6%。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 72%的人有网瘾,也就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给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的平台的同时,其传播的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等信息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新的土壤。

   一、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网络削弱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由于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不论身份、地位、信仰、种族,都可以自由的交流任何关心的问题,使人看到一个完全平等、绝对安全、轻松的世界,不用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约束,其中难免充斥着大量色情、暴力、迷信和反动的不良信息,使人防不胜防,而这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能力相对薄弱、分析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信息垃圾的污染对象,造成其道德责任感的削弱,自我约束力的降低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并在深层次上使青少年的意识中出现不正常的支配力量,从而萌生违法犯罪心理。

   ()网络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情感最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个时期都有强烈的表现,但在现实中,青少年的情感有时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露,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地放纵自己情感的场所,就像当前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

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学校和家长过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容易忽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在情感方而的需要。如何排解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所带来的压抑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这是很多中学生都而临的问题。网络的虚拟性无疑给他们的情感宣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青少年可以与互不相识的人交谈,互相倾诉彼此心中的烦恼,实现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情感,满足其强烈的虚荣心,排除其现实生活中的被排斥感和孤独感。长此以往,其与人交往减少,习惯于通过上网寻求解决思想问题的途径,

而不愿意与家长、老师或是他人交流思想,这就必然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淡化。使家长、教师同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形成障碍,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真实面目,一旦接触社会,总想用网络来逃避,难以将自己溶入其中,成了一个思想上极不健康的社会成员。

   ()网络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一方面,当前互联网上可接受的信息主要来自英语国家,其中来自美国的占8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为0. 01%,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占据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其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发展中国家。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追求“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导致一些青少年思想混乱,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易引发犯罪。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世俗化的取向很鲜明,在“世俗幸福”的影响下,现代青少年对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表现得非常淡化,注重于实现自我价值,功利意识特别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网络游戏往往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模板,或是出于好奇心,或是为了逃避现实,或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或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青少年开始在网络游戏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而网络游戏制造商、运营商、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完全不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对一些故意引诱玩家连续不断的投入时间和金钱的网络游戏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这种“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大,他们会逐渐迷失自己在真实生活中的角色,在网络游戏面前忘乎所以,据游戏环节需要,把自己扮成种种游戏中的主角。五花八门的暴力行为和各种各样血腥场面,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自认为手段越残忍,越能突显自己的“高手”地位,就像发生在河南的一个“杀人魔王”黄某连续杀害17名青少年的案件,就是一个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走向暴力犯罪的典型案例。在其走向犯罪之前,曾经极其迷恋“传奇”游戏,沉迷于当“武士”的快感和成就感之中,沉迷于血腥的屠杀之中。

   ()网络费用加剧了青少年的暴力犯罪。大多数迷恋上网的青少年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网费,又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为筹网资,挺而走险,欺骗、恐吓、打骂、勒索父母、杀害亲人、结伙抢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北京某县17岁的初中生李某,为筹集玩网络游戏的钱款深夜潜入叔叔家,将爷爷、奶奶、叔叔一家五口杀害,其中一人身中60多刀。在高州市,当地一个抢劫犯罪团伙。多次对学生实施抢劫,持刀恐吓、威逼学生,并抢走其财物,对不服从者则暴力殴打。据了解,这一个专门抢劫学生的团伙成员都是10多岁的青少年,他们都是为了上网的花费,不惜挺而走险,最终毁了自己的一生。

   二、在网络背景下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使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如暴力犯罪大量增多,性犯罪明显上升,贪利性犯罪居高不下,智能犯罪非常突出。我们不能忽视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影响,应各级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使这种负面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惟此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使他们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治本之策还在于:要狠抓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要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必须从教育入手,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面对多元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并存的网络环境,教育应做出正确的导向,如可以把“加强网上道德,做文明守法网民”等教学内容充实到学校教育中去,提高广大青少年分辨假、丑、恶的能力,并使其了解如何正确的利用信息资源发展自己,同时开展网上教育,利用网络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渠道,真正做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化接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论理。使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吸取互联网中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剔除其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做到真下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陷阱、电子海洛因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到沟通及时、到位,职责分工明确,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管理的关键是严格执法,工作重点是严禁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及取缔黑网吧,要彻底铲除黑网吧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加大对违规网吧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强化网吧管理工作的监督,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良好环境,在信息化时代,青年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开放交互式的特点,用绿色的网络家园吸引青年.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创新网吧管理方式的工作方案,一些地方规定每日零时至8时切断对网吧的接入服务,同时不定期安排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实行抽查,严厉打击网络不良信息传播和网吧的违规经营行为,为防止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实名上网”外,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计算机室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确保学生的绿色上网环境,每年寒暑假来临之际,各地都要组织部分中小学生签名,呼吁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绿色网吧环境好、管理规范,做到让政府、人民、社会都放心。

   ()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位一体”防治体系,课业负担过重,根源出在应试教育上。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渡过轻松、快乐的时光。而不是用网络来逃避让人压抑的校园生活。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些青少年中,有的家长疏于管教,还有的家长要求过于严格。使他们在虚拟网络世界中来寻求“幸福”,或是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用网络来麻醉自我,只有真正尊重孩子,明白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缺少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之一。法律作出一个突破性的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总之,对青少年涉足网络引发犯罪,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防结合,实行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技术支持:正义网
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版权所有
授权使用:金华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