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付宝账号解冻了,可以买高铁票了,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开始新的生活,多亏了检察官的耐心调解,不然现在我还在债务的泥潭里挣扎。”近日,小吴来到义乌市人民检察院,向承办检察官送上锦旗,并表达了感谢之情。
2016年,20岁的小吴和小金还是某学校的学生。当时,小吴因个人原因向金某借款人民币6万元,借期10天,由小金担保。借款到期后,小吴却无力偿还全额债务,尽管后续接连偿还了部分,但始终未能完全还清。2017年10月,由于小吴长期未将债务还清,金某便将小吴和小金一同告上法院,要求小吴返还6万元本金及利息,小金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经审理后,法院支持金某的诉讼请求。
2018年9月,金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小吴和小金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对两人作出司法拘留15天的决定,同时将两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入失信,处处受限,小吴和小金的生活被完全打乱了,甚至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老赖”,但二人对债权数额的认定始终有异议。2023年4月,小吴和小金来到义乌市人民检察院,申请对案件进行检察监督。
承办检察官经过仔细查阅案卷后认为,案件的标的额较小,双方也没有其他矛盾,仅仅是对债权数额有意见,可以尝试引导双方进行和解。为此,承办检察官先后两次和原告金某进行谈话,询问金某意愿,并释法说理,经过努力,终于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原来金某也有调解意愿,但其对小吴和小金这些年来避而不见的态度很生气,认为两个人“不诚信”,因此耿耿于怀。
“不消除金某心中的疙瘩,调解就很难进行下去。”有鉴于此,承办检察官有针对性的做起小吴和小金的工作,建议两人就其中的误会向金某进行沟通说明,主动向金某赔礼道歉。
2023年5月,在承办检察官的召集下,小吴、小金主动向金某道歉。金某消除了心中“疙瘩”,也爽快地接受了调解。在承办检察官的主持下,双方签订和解协议,小吴和小金现场履行完毕,金某也向法院申请执行结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