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作一:信息资料库
建设受最高检察院肯定
去年6月,永康市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陈放光因犯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8年。至此,发生在永康市旧城改造拆迁安置领域的窝案告一段落,永康市检察院将近10名套取城市拆迁补偿安置款的“蛀虫”陆续送进了监狱,为国家挽回损失1080万元。据透露,该院的制胜法宝就是“执法信息库”。
2003年,永康市检察院在全国首创“行政执法信息资料库”。2007年,该院更是建成了“网上执法信息库”,实现网络互联,该市21个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及时将各自执法信息通过网络输入信息库,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最高检察院对此予以高度肯定,并专题向中央领导进行了汇报,要求在全国全面推广这一做法。
信息库分为人员信息资料库、线索信息资料库、查处信息资料库、工程信息产权交易资料库、执法信息资料库和行业规范流程库6大类组成,包括41个分库、25个子库和24家执法机构近7万条行政处罚资料,还包含了办案线索信息、查处信息、工程产权交易信息、行业规范流程信息4大类信息。永康市所有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建设工程、采购物品供应厂商等几类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资料全部在内。
“有了这个平台,不仅使办案更方便了,而且提高了反腐败的质量。”该院办案人员说,有了这个信息库,陈放光的基本资料全部掌握在其中,并且该案的建筑工程等资料信息库内也一应俱全,这样一来,查起来就方便多了。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该院通过信息库先后查处了112件职务犯罪案件,其中,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22名,大要案率达到90%,查处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案件、滥用职权案件涉案金额都创下历史新高。
与永康市检察院不同,义乌市检察院则是依托预防信息化平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义乌市检察院的大力建议和积极参与下,义乌于去年建立“96150”行政执法统一投诉举报平台和“网格化”管理监督机制。省检察院专门发文作了经验介绍,并作为一大创新举措予以肯定。
“96150”信息平台整合了该市原先74个投诉举报电话,统一受理、处置有关行政执法的群众投诉举报。检察机关可以平台中心领导的身份进入,实时了解每条线索的处理情况和各行政执法机关办理情况;获取有关行政不当作为、不作为的情报信息,确定办案重点;发现犯罪规律和线索,有效开展犯罪预防。“网格化”管理监督机制适用于所有的行政执法行为,要求各行政机关把各自行政执法职能范围内的区块进行划分,指定专人负责。每一个责任人应把自己负责区块内的执法信息录入行政执法信息库。
通过上述两项措施,去年以来,义乌市检察院共受理举报投诉2000多起,利用举报投诉信息查办了3件受贿大案。
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检察机关预防信息资料库建设初步成型,并已经在促进全市预防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行政专网实现与有关行政执法单位的网络互联,实现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从而提升了信息库建设水平与预防监督水平。